让乡村有“面子”更有“里子”
近年来,来宾市兴宾区将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提升乡村文化内涵。
为提升乡村“颜值”,兴宾区充分挖掘基层组织活力、农耕文化魅力、乡村生态吸引力、经济发展带动力,以乡村文明创建为载体,以乡村旅游、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产业为支撑,让乡村既“塑形”又“铸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我们在乡村风貌提升过程中,围绕‘一村一景一情’的理念,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挖掘各村的文化底蕴,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特色产业,根据群众的意愿,组织乡村工匠投工投劳,打造一批具有‘颜值’,更有‘灵魂’的乡村风貌示范村。”来宾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兴宾区委书记周灵说。
A 树立带头“旗” 群众更积极
“龙旺自然村要想发展,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是一名老党员,我愿意带着年轻人干,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凤凰镇新隆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韦少秒干劲十足,积极动员新隆村委龙旺自然村村民,筹得资金17万元,助力乡村风貌提升。
“我愿意将自家的一块地让出来,用于建设休闲花园,让老人小孩有地方休闲娱乐。”70多岁的老党员韦大爷说。
一名党员一面旗。在党员的带领下,龙旺自然村村民积极行动,开展“三清三拆”工作4次,共清理积存垃圾约60吨,清理巷沟渠、池塘12处,整理房前屋后生产工具、杂草杂物80余处;拆除乱搭乱盖、广告招牌26处,拆除废弃建筑物5间约360平方米;打造微花园、微果园、微菜园20处。
如今的龙旺自然村,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村民利用石头、竹子、木材等修葺房前屋后,一间间带着乡土气息的房屋干净整洁。“党员干部带头做,群众更加积极,乡村风貌也会越来越好。”韦少秒总结道。
在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中,兴宾区发挥一面“旗”的先锋模范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从农村党员中选拔有经济头脑、带动性强的优秀党员,打造一支乡村建设党员先锋队伍,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齐上阵,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让群众从“要我干”向“我想干”“我要干”转变。
“我们在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的同时,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注重规划、因村施策,从细处着手、以点带面。”周灵说。
目前,兴宾区有1.19万户农户开展房前屋后卫生清理,清理乱堆乱放2381处,清理村屯垃圾约4.5万吨,清除池塘、沟渠等淤泥1287处2000多吨;拆除乱搭乱盖500多处1万多平方米,拆除危旧房1416栋13.3万平方米;建设“三微”500多处。
B 打造示范“样” 乡村变模样
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舍,整洁有序的院落……近日,记者在小平阳镇元凌村看到,一栋栋楼房经过改造后,屋顶、外墙、窗户都进行了规划,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元凌村是兴宾区重点打造的乡村风貌提升“样板村”。该村在党员、乡贤、致富能人带动之下,群众建设家乡的自觉意识大大提升,大家每家每户出资1000元,用于建设路灯、灯光篮球场、文化广场、道路硬化、污水处理等设施。今年该村村民自发集资12.7万元,打造乡村风貌提升示范村,对127栋农房进行屋顶改造。
“我们下一步还要对村里的管网、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元凌村村民小组长石世干说。如今,元凌村“颜值”在小平阳镇首屈一指,2020年该村荣获“自治区卫生村”称号。
兴宾区重点推进高铁、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干道沿线村庄建设,以提升房屋建筑风貌、改善基础设施作为核心,在原有基础上,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500多万元,高标准推动“三微”整治,实施“四化”“五网”“六改”,建设一批各具特色、成效明显、亮点纷呈的乡村风貌提升示范村,形成重点示范、梯次开花、竞相发展的乡村振兴生动局面。
按照“设施完善+坡屋顶”的要求,目前兴宾区27个自然村完成乡村风貌改造3839栋,超额完成8栋,有效推动乡村风貌提升改造。
C 夯实产业“基” 家园常靓丽
乡村风貌之“美”要想长期保持,须有经济发展作为基础,才不至于“昙花一现”。兴宾区把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推进、相结合,实现长效之“美”。
在良塘镇北合村,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映入眼帘。青草绿树鸟鸣,小河流水潺潺,绿树红花掩映着一栋栋整齐的农家小院。每到周末和假期,吸引不少市民到村里游玩。
北合村依托城郊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挖掘区位优势潜力,走出一条“宜果、宜蔬、宜花”的特色产业之路。如今,北合村种植有龙眼、黄皮、火龙果等八大类水果1000多亩,发展豇豆种植500多亩,种植美国紫薇150多亩共12多万株……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今年,北合村用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余元反哺乡村建设,用于基础设施、环保卫生支出等。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村内基础设施日渐完善,该村处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乡村振兴步伐越走越坚定。
兴宾区还将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同规划、同推进,引导返乡创业者和致富能手,结合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旱改水+稻虾”“凌口小桂林”等一大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相互支撑、互相反哺、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目前,兴宾区“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7.08%,逐渐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发展格局。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gx/t1025993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府刘...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到1...2021-06-15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量完...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2020-08-07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习教...2021-06-25
- 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案纠...2021-01-13
- 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2021-07-11
- 麻涌完成2022年拖拉机...2022-09-15
- 骆马湖渔管办“一支部一特...2025-05-09
- 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召开《病...2025-05-09
- 连云港市内业测试化验县级...2025-02-06
- 淮安区第三次土壤普查内业...2025-02-06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2025-02-06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2025-02-06
- 江苏省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2025-02-06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2025-02-06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2025-02-06
- 近万只野生鸬鹚现身洪泽湖...2025-02-06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2025-02-06
- 洪泽湖查获一起大马力快艇...2025-02-06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2025-02-06
- 科技赋能织密洪泽湖禁捕管...2025-02-06
- 岁寒情谊浓,关怀暖人心|...2025-02-06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2025-02-06
- 2025年第2批兽药生产...2025-02-06
- 重任在肩当倾力,击鼓催征...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