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乡村干部时评网! 人员查询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村官资讯>【2021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推行分级分类治理 实现废旧地膜变弃为用

【2021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推行分级分类治理 实现废旧地膜变弃为用

时间:2022-05-26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作者:佚名 []

         一、基本情况

湟源县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和西部牧业区结合部。全县总面积154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1.7万亩,可利用草场132万亩、林地157万亩。湟源县以提高农田残膜回收利用率为目标,推动残膜回收加工利用,建立残膜回收利用长效机制,促进农田废旧地膜变弃为用,确保田间地头无裸露残膜,村庄、道路、林带无飘挂残膜,彻底解决农田残膜“冬上树、春满天”的现象。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发挥统筹协调、监督管理作用。实行属地管理与部门管理相结合,将残膜污染治理纳入到乡镇目标考核内容,严格督查落实。积极争取国家、部门项目资金,同时,加大地方财政资金投入,提高各方主体参与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工作的积极性。

(二)分类下达任务。做好统筹规划,分情况安排回收任务。一是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任务下达到重点村,回收任务分解到各乡镇,由乡级政府部门分解到各村,村干部组织人员进行残膜回收。农牧部门兑现残膜回收补助费1.5元/公斤。二是将全膜覆盖栽培技术任务下达到重点合作社、种植大户,由合作社、种植大户进行残膜回收。农牧部门按30元/亩收取残膜回收保证金,签订残膜回收承诺书。当年残膜回收任务完成,经农牧部门验收合格后退付保证金,并兑现残膜回收补助费1.5元/公斤。三是全膜覆盖项目以外所产生的残膜,如道路、水利工程、城建等建设项目和林业生产、中藏药材种植等,由建设单位或建设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回收,由项目管理单位落实回收费用。

(三)建立回收利用体系。建立“企业回收、农户参与、政府监管、市场推进”的农田残膜回收再利用体系。政府采取贴息、技改项目、减免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加大对残膜回收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积极性。扶持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探索“以旧换新”“以销定收”模式,既向农民推广标准地膜,又促使农民回收旧膜。

三、工作成效

2021年全县实施全膜覆盖栽培技术面积2万亩,农田地膜投入量140吨,实际回收137吨,农膜回收率达到97.8%。通过农田残膜回收,降低了农用地膜残留率,有效抑制了农业面源污染,为全县早日实现农业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bmdt/202205/t20220524_640026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 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 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民事主体负责。乡村干部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 


乡村干部时评网 xcgbsp.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49

联系邮箱:cgneican@tom.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
 联系电话:010-57744786,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联系QQ:47336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