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玉米主导品种鉴评及示范推广团队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提出:“吉林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如何让吉林省的良种应用到生产实际,稳步提升我省玉米产量,是每个科技推广者的重任。吉林省玉米主导品种鉴评及示范推广团队就是这样一支在良种推广路上默默践行初心使命的团队,通过精选吉林省玉米良种,通过大面积示范,加快新品种成果转化,推进玉米品种的有序更新换代,保障我省粮食安全和有效供给。
鉴评主导品种,做强粮食“芯片”,筑牢吉林粮食安全基石
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的吉林省中、东、西等三大生态区的气候差异较大,每年新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的适应性也各不相同,不同年份审定的品种没有综合比较,农民在品种选择方面的盲目性和种植风险大。2005年,在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的支持下,项目团队开展了“吉林省玉米主导品种鉴评”工作,首次制定并试行了"吉林省玉米主导品种鉴评标准",构建了玉米主导品种鉴评体系,一方面积极引导吉林省推广面积大的品种及近年来审定的新品种参加鉴评,保证了参评品种的整体厚度,另一方面对鉴评品种在不同区域开展大面积连片种植鉴定的基础上,开展吉林省主要病害统一接种鉴定,确保了推荐品种的丰产性、安全性。不同年份审定品种在统一的平台的综合鉴定,实现了品种的优中选优,加快了优秀品种的转化进度,促进了我省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近十年,团队累计推荐吉林省玉米主导品种402个,有力地推动了吉单50、翔玉998、京科968、富民58、天育108等一系列优秀品种推广,每年通过省农业农村厅定期发布的吉林省推荐玉米主导品种占吉林省玉米推广面积60%以上,显著带动了我省玉米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
重点促进机收籽粒玉米发展,带动吉林省玉米产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及生产资料的上涨,玉米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玉米产业的深入发展,玉米下游加工业对玉米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玉米商品质量是今后玉米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实践证明,大力发展机收籽粒玉米可有效解决这一发展瓶颈,但机收籽粒玉米受品种类型、收获机械、收边收储条件等多种因素制约,整体发展相对缓慢。对此,项目团队以辽源市农科院审定的高产、抗病、宜机收玉米品种吉程20、辽科602等品种为核心,结合秸秆还田、全程机械化耕作、合理密植、科学病虫害防治等配套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相结合,最大程度发挥了吉程20、辽科602等机收品种高产、抗病、易机收的特点,用地、养地相结合,节本、增效相统一。项目开展以来,累计示范推广机收籽粒玉米225万亩。有效促进了我省玉米机收籽粒玉米快速发展,带动了吉林玉米产业健康发展。
多类型玉米协调发展,提升吉林玉米产业升级
我省糯玉米生产发展迅速,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已形成新兴的特色产业,但市场上应用的糯玉米相对单一,过硬品种少。甜玉米、爆裂玉米等其它特用玉米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特用玉米产业及加工业的需要,生产上急需示范推广优质高产特用玉米新品种。为此,项目团队以吉林农大及长春市农科院新审优秀特用品种为核心,采取品种+种粮大户+企业合作模式,大力开展吉甜15号、吉糯13号、春糯9、吉爆5号等系列特用玉米品种的示范与推广力度,做到组织协调一体化、部门协作诚信化、技术示范规范化、产品应用多元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升了特用玉米的社会地位和推广品种的贡献率,累计辐射推广系列特用玉米10.12万亩,极大地带动了周边区域的种植热情,推动鲜食特用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打破固有思维,多方法助力良种推广
为促进优秀品种能够被广大农民快速认知和接受,项目团队通过多种渠道共同推动,一是采取政府、课题、企业、种粮大户上下联动,加大主导品种的引导、示范与推广力度,以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为引领,企业通过大面积示范、宣传海报、专题讲座、电视、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自身上榜的优秀品种,种粮大户通过自身的大面积种植,现身说法,直接彰显优良品种的技术优势,实现协同推广,做到协作“组织化”、宣传“中心化”、产品“规模化”,提升主导品种的显示度和贡献率。二是品种推广,培训先行,坚持做到科技服务进农村,答疑解惑暖民心,科技下乡科普对于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团队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中心,以引领产业健康发展为方向,多次到吉林、延边、白城、辽源等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宣传推广。同时,通过网络课堂、云培训、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平台等新媒体形式为农民送去重要农业技术以及答疑解惑,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切实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科技兴农,助力乡村振兴。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dny/jnpx/202207/t20220710_850665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府刘...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到1...2021-06-15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量完...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2020-08-07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习教...2021-06-25
- 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案纠...2021-01-13
- 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2021-07-11
- 麻涌完成2022年拖拉机...2022-09-15
- 骆马湖渔管办“一支部一特...2025-05-09
- 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召开《病...2025-05-09
- 连云港市内业测试化验县级...2025-02-06
- 淮安区第三次土壤普查内业...2025-02-06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2025-02-06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2025-02-06
- 江苏省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2025-02-06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2025-02-06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2025-02-06
- 近万只野生鸬鹚现身洪泽湖...2025-02-06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2025-02-06
- 洪泽湖查获一起大马力快艇...2025-02-06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2025-02-06
- 科技赋能织密洪泽湖禁捕管...2025-02-06
- 岁寒情谊浓,关怀暖人心|...2025-02-06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2025-02-06
- 2025年第2批兽药生产...2025-02-06
- 重任在肩当倾力,击鼓催征...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