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装上“千里眼”,田管有了“智囊团”
眼下,六合小麦已进入返青拔节期,不少农户正忙着施肥打药。然而,14日下午,记者在位于六合区马鞍街道的南京骏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发现,1600多亩的麦田里却空无一人。“我有双‘眼睛’在田里盯着呢。”在公司库房门口,负责农业生产的郑春喜一边招呼工人调配育秧土,一边向记者说道。
郑春喜“长”在田里的“眼睛”啥模样?在他的带领下,记者再次来到田间,只见一处由围栏围起的地方竖立着各种仪器设备,电子屏上显示着温度、湿度等信息。“这就是我安插在田里的‘千里眼’了。”他指着一座田间气象站乐呵呵地说。
虽说是“气象站”,但它提供的可不止气象服务。走进其中,记者看到,无线墒情监测站、作物监控摄像头、自动虫情测报灯、雨量传感器等应有尽有。“通过遍布田头的传感设备,田间气象站源源不断地把墒情、地情、肥情、环情、农情、虫情‘六情’信息传递到手机上,就像一个‘智囊团’,让我们的田间管理工作更科学、更精准。”郑春喜告诉记者,以往种田施肥、打药全凭经验,田间气象站设立后,田间管理有了科学支撑。
前几天,田间气象站监测到麦田里有红蜘蛛和蚜虫出没。为此,郑春喜赶紧请来专家“把脉”,证实小麦不但有害虫侵袭,还面临纹枯病风险。按照专家开出的“药方”,郑春喜及时安排打药,最终成功“治未病”。
打药、施肥精准及时,麦苗健康茁壮成长。“今年的小麦返青早、长得壮,比去年长势好。”公司负责人殷宏宝开心地说,去年小麦平均亩产达到创纪录的400公斤,今年有望收到450—500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六合田间气象站网络越织越密,目前32座田间气象站覆盖全区,对农田环境温度、湿度、雨量、光合有效辐射等要素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为38.6万亩在田小麦保驾护航。
除了“技防”,六合还着力于“人防”,确保筑牢粮食安全“防线”。受春季降雨过程多,尤其是2月中旬末大面积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麦田土壤含水量高、湿度大,利于纹枯病等病虫害发生。连日来,六合区植保植检站副站长张晓艳和同事们纷纷化身“侦察兵”,奔波在各街镇不同田块之间“侦察”虫情。
只见他们一手拿白瓷盘靠近麦苗基部,一手轻拍麦苗,让依附在上面的蚜虫、红蜘蛛等害虫跳到白瓷盘内,并仔细清点。“确定虫害发生量后,我们及时制定‘病虫情报’向种植大户推送,并提供防治意见,让他们有的放矢,为夏粮丰产丰收夯实基础。”张晓艳说。
原文链接:http://nyncj.nanjing.gov.cn/nygzdt/202403/t20240313_418491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府刘...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到1...2021-06-15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量完...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2020-08-07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2023-12-23
- 新建规模畜禽养殖场 如何...2022-04-30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习教...2021-06-25
- 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案纠...2021-01-13
- 王晓勇带队开展安全检查工...2025-09-26
-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厅党组理...2025-09-25
-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2025-09-24
-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举办20...2025-09-23
- 江苏率先发布!补短板高端...2025-09-23
- 农林大厦办公室门及门锁批...2025-09-23
-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执法...2025-09-23
- 江苏省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2025-09-23
- 江苏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技...2025-09-23
- 第二届中俄地方经贸合作大...2025-09-23
- 齐齐哈尔市克山县:贝贝瓜...2025-09-23
-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征求...2025-09-23
- 十二师提高执法监督质效优...2025-09-23
- 嫩江小龙虾“丰收”成为“...2025-09-23
- 全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2025-09-23
-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河...2025-09-23
- 北大荒大豆进入收获季2025-09-23
- 虎林市深耕绿色植保技术赋...2025-09-23